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曾经4

2008年是小学的关键年,因为这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完整地接受用英语教导数理的第一批学生参加小学评估测试,据说其成绩将会是继续推行这种教学制度的其中考量因素。从六年前推行这个教学制度以来,大部分华人都不鼓励也不认同在小学阶段推行“英语教数理”。至于中学,似乎没听过反对的声音。重温华小不接受这个制度的原因有:
1. 会是华小变质的杀手锏;
2. 采用华人的共同语(因为马来西亚情况特殊,华社把华文华语 当作华人的“母语”,这个概念也获得马国政府的认同--70年代开始广泛使用的词汇“母语班”【英文誉为Pupils' Own Language,简称POL】就是明证)来教学是事半功倍;以及
3. 提高英语水平应该从英语科的教材、教学法、学习时间、学生学习态度等着手。

由于华社坚持不放弃用华语教导数理,马国教育局出了个怪招:在华小使用双语教导数理!这双语的折衷方法被形容为“教学怪胎”。

不过,华社也许忽略了2003年有人曾经做出如此呼应:
李怡章是当时马来西亚科学院副院长,他以中国人要学习英文而美国人要学习中文为例,说明“各取所需”的重要,进一步阐述马来西亚的“需”就是搞好英文。访问中,他认为通过英语汲取知识已经成为地球村的压力,因此如果华人过于强调以母语(指华语)汲取知识,会与目前通过英语汲取知识的趋势背道而驰。此外,他也指出马来西亚科学院和其他外国科学院在数理科教育领域持有相同看法,认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开始。他表示,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理科失去兴趣,到中学就普遍出现学生倾向选修文科的现象

这篇访谈当年没引起多大的回响,相信是“反对英语教导数理”的声浪盖过了一切,以至对此文不屑一顾吧。今天我重读这篇访谈录,心里还是不好受。首先,如果今天非要采用双语来制定教学政策不可,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哪些科目采用哪个媒介语。通常要需要累积知识以分析的,或客观评论的,会采用学生本身已经掌握的语言来教导,而需要直接了解状况的,或只需要认知而已的,则可以考虑采用那个国家的“第二语言”。前者如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簿记会计等,而后者有道德公民、地理、历史、法律、会计理论等。譬如化学是用英文教的,如果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是华语,那么他须要先“翻译”需要分析或评论的化学课题,然后才作答。他可能会面对理解的困难而要多花费时间来处理语言上的问题。如果历史是采用英语教导,学生只须要翻查词典,明白了生词的意思, 就能够直接明白课题的内容,而他也不须要多花时间来进行分析。换言之,
1. 双语教学不是一个科目用两种语文来教。双语教学其实是在国民小学或泰米尔小学实行,并不在华小进行;
2. 不适合过早采用学生的第二语文来教数理科。以马来西亚小学的科目来看,道德教育、地方研究比较适合用另一种语文教导。

其次,如果教学目的是提升某种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么适当地在该语文课中穿插或增加节数教导文学作品,尤其诗歌和小说,对提高学生某种语文的阅读和书写能力有莫大益处。

第三,“李怡章先生认为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理科失去兴趣,到中学就普遍出现学生倾向选修文科的现象”,
说法很牵强,因为学生会对数理科失去兴趣,不外是他们没有耐心了解或者不明白数理科“使用的语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要学生对数理科有兴趣,不外是要他们可以轻易明白,而要学生可以轻易明白,难道不是采用学生已经掌握好的语文(如华小用华语,国小用国语)才是上上之策吗?

说穿了,当年马国前首相敦马哈迪原本想恢复“设立”英文小学,可是在遭受马来社会的反对下,就出现了用英语教导数理科的念头,然后又“发明”在华小用“双语”教导数理(俗语说:这简直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以挽回面子。这政策哪里是认真考量学生的前途而推出实行的呢?

4 条评论:

匿名 说...

testing

草澤 林 说...

抱歉,在试用着

草澤 林 说...

印象中向来讲话温和的唐老师终于发吼了。。。。。。

不知李怡章会不会像李金狮那样若干年后给人骂华社走狗,叛徒?

时间会更换价值。当年所讲的话不管是否有政治意图,或博宣传,或纯属个人意见;今天回首一看,是否会有内疚后悔的感觉?

Mr Wai 说...

最无辜的是学子,就这样成为六年的牺牲品。如果英语教数理能学好英文,那我每天跟十个人谈天四年就可以拿到心理学文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