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中六中文2.5

适逢中国报记者致电询问STPM中文一二事。回答之余,我把谈话重点放上这里:
1. 指定书籍或文章:中文科目的指定参考书籍或文章都属于文学部分。当考生的答案有存疑之处,而批改员需要难以做出决定时,指定书籍或文章所提供的内容就是判断取舍的标准了。因此,指定书籍或文章以外的参考资料旨在提供老师或考生延伸阅读的机会或想多方面理解、分析时方便翻查。考生如果发觉应付考生的准备应付考试的工夫已经不足够的话,就不需要阅读指定书籍以外的书本或资料了。

2. 马来西亚考试理事会或Majlis Peperiksaan Malaysia(简称MPM)是个法定机构,它可以独立操作,自行指定考试制度或课程,但是它又跟教育部有密切关系。目前,MPM还是以策划STPM考试为主。譬如,这回教育部赋予它权力制定学期制(modular)考试课程纲要。MPM跟马来西亚考试司是两个不同机构。马来西亚考试司或Lembaga Peperiksaan Malaysia(简称LPM)负责马来西亚小学和中学(至中五)的考试项目。换言之,LPM负责策划UPSR, PMR和SPM的考试范围和进行考试工作(出题、审查、批改)。由于从学前、小学到中五属于教学课程,有三个单位负责这整个教学环节,即课程发展司、课本司和考试司,个别负责制定课程纲要,编写课本或教材,推行各阶段测试或考试。然而,MPM却是一个负责考试的机构,犹如负责TOFEL,HSKS 等之类的部门。它只负责如LPM的工作,可以制定考试课程纲要,但没有权力编写教材,也不能制定教学课程纲要。
因此,必考科目如通识科目(pengajian am),热门科目如经济、物理等,考生不会面对缺乏参考书籍或资料的问题,可是报考人数很少的科目如中文、英文文学等就会有找不到书的窘境。前者会有很多出版商出版各种参考书(连主要参考书籍也可以不管)因为市场大,出版商或出版社都不会面对亏损的问题。后者只能看出版商或出版社的意愿,要不要“亏本”地进口或者得到版权允许在本地印刷(之前的郭四海的《中国文学史》和李辉英的《现代文学史》就是获得艺青的帮忙,取得在本地重印的许可)。

3.考生(包括老师)务必把中文考试课程纲要看完。因为:
(1)纲要附上三张试卷的样本。这些样本也是既定格式。
(2)考试项目的分数分配告诉考生比重轻重,也等于告诉考生某个项目的要求。譬如,现代文学史占试卷三(总分80)的15分,即18.75%,而现代文学史的论述题是10分,占试卷三总分的12.5%。把这个项目的比重跟学年制的25%,很明显的带给考生一个启示:学期制的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的“要求”比学年制的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的要求“减轻”了一半。

4. 第一和第二学期的指定参考书,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曾经在STPM和STPM的前身HSC采用过。市场上,学术的书籍肯定不会有很多存货,考生(或老师)可以通过书商如吉隆坡的学人书店或商务印书馆订购,或者通过大众书局的帮忙订购。五月,我联系了艺青出版社,获得蔡永根先生首肯,答应协助进口或在本地重印书本;如果是文选,可能会出版“合集”(如学年制的古文选、现代文选)。不过,如何落实,得看新考试制度推行后的成效,包括考生人数等。无论如何,第一学期的问题不大,因为拜科技发达所赐,古文篇章可以从网上获取。考生(或老师)只要多方参考,还是可以应付。至于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可以从几方面获得:
(1)马来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2)新纪元学院图书馆
(3)目前报考过先修班/中六中文的资深华文老师
(4)曾经在2000年以前报考中六中文的考生
我正考虑能不能通过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在网页上上载从先秦到唐五代的原文(当然,会知会复旦大学),让考生可以先应付第一学期的考试。
**按:如果你的家人有没有作者的《中国文学发达史》,繁体版,台湾出版的,其实也是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台湾不放上作者的名字,把发展史改成发达史。

下回,进入第三学期的课题。

3 条评论:

Yeda Lin 说...

請問劉大傑寫的《中國文學發展史》我只找到2011年版的,那會和2006年版的相差很多嗎?我聽說STPM的華語好像一定要用2006年版的,是這樣嗎?

唐威杰 说...

STPM指定参考书(文学部分)--作用除了给考生能够准备某个项目之外,也有依据的标准。如果出现争议,那么就以列出的书籍为判断的标准。如果你手头上有复旦大学出版的2011年版本,这应该是2006年的重印版本。你可以检查内页看看。

Unknown 说...

您好,我想请问,中六中文的参考书只需要一本中国文学发展史而已吗?有没有需要其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