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13。40-1 年前的今日是马国惨痛的日子。没有人愿意重提。
无奈的是513的副产品--新经济政策(或曰新经济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结束了,或曰新经济政策是不可以中止的)却如影随形,常伴马来西亚人民左右,不论政经文教,不管是非黑白,举凡有纷争之际,都无时不受513影子的笼罩而变成敏感地带、地雷误区。即使柯嘉逊先生替513解了码,也还是无济于事。其实,513的真正副产品是种族经济两极化和种族政治藩篱的形成。或许有人会置疑:种族经济两极化和种族政治藩篱难道不是513悲剧发生的原因吗?此情况就犹如优点也是缺点一样的道理,513的导因也是它的后果。导因是“基本成就”,而后果却是“老树盘根”,影响深远。这说明了为什么教育和文化作为政治和经济的铸造社会的工具,从1970年开始到2008年5月13日的今天,无时无刻不被利用来突显某族群的特色和地位:
1。马来文的名称改了又改,60年代是bahasa Melayu,70年代是bahasa kebangsaan,80年代在特定场合是bahasa nasional和bahasa Malaysia,90年代是bahasa Melayu,而21世纪的第7年又改为bahasa Malaysia。今天马来人团结集会上,有者认为bahasa Malaysia使马来社会失去了语文的归属精神力量,所以要求考虑重新启用bahasa Melayu这名称。
2。英语教数理纷纷攘壤了6年,如今在寻找英语教数理的下台阶之前,先来个小学教英文文学作为“代替品”以便投石问路。民间则继续呼喊“恢复母语教数理”。这6年来,我们听过教育部一时认为英文教数理并没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表现,一时又要尊重民意,考虑如何把英语从“英语教数理”的桎梏解放出来;一时发出讯息英语教数理没什么不好,不会削弱马来文的重要地位,一时又担心马来文会被“冷落”而进行英语教数理的成效评估。
3。 宪法赋予土著(马来民族为主)以外的族群如印裔、华裔等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力,不过马来西亚人常常在强化国小、搬迁华小、要求兴建华小、要求允许增建独中、师资过剩或短缺的拉锯战中讨价还价。
4。马来西亚的政治工作者有宽宏大量的心不分宗教、不分信仰、不分肤色,每年开放门户你诣我访,向世界炫耀标榜这个国家以拥有多元元素的特色为荣。可另一边厢,他们也为了猪而反(怒)目相向,他们更为了马来西亚到底是世俗国还是回教国而闹情绪。
5。马来西亚历史教科书说513是这样这样,政客说513是那样那样,国内的人说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国外的人说就是这样也是那样。人民不要人云亦云的说词,可是想听真话的不一定喜欢说真话,而说真话的也未必喜欢听真话,依此类推。
……
好吧,513还是513,加起来是9,长长久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