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5日星期日

两种态度

523是马国历史大地震的日子。白礁岛之争终于来到结束的时刻。新马两国都信誓旦旦,表现泱泱君子风度,各自表态会坦然面对无言的结局。结果揭晓后,新国因为诉求已经达到目标,所以沾沾自喜,惟为保君子风度,只轻描淡写地回应一下:大家都是赢家。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倒是出奇的平静,华文报章都只“客观”地报导,甚至只引述马来社会的反应而已。根据各方报道,马来西亚歷史(马来)学家在判决后马上作出评论,指出马国应该把国际法庭的判决当作教训和借镜,以便提高意识,确认歷史价值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他们也提醒政府马上关注处於马国海域,但未申报主权的其他小岛,以避免发生类似的纠纷。(详细报导见24-5-2008 http://www.sinchew.com.my/node/67249?tid=1)

我感兴趣的是马来西亚歷史学家兼马六甲基金学院校长拿督兰拉阿当的进谏。这位历史学家在(马来)教育界相当有名望,她曾大力反对现有的小学至中学的评估制度改为“以学校为基础”的评估制度(有关这马来西亚教育兼评估制度,我往后会发表我的看法)。她的马后炮很响因为她指出有关判决显示马国从案件开始审讯时已经犯错和出现弱点,即没有利用歷史的论据作为捍卫国家领土的根据。前柔佛州代秘书於1953年致给新加坡的信函指柔佛没有拥有白礁岛主权,这显然是当时州政府行政上出现疏失。此外,新加坡用了歷史资料作为其论点的基础,反观马国並没有参照正確的资料和研究结果
责备之余,她也认为这是一次教训,马国政府应该知道歷史文件的重要性,而且应该在未作决定之前先听取涉及者的意见。

无论如何,教训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损失确实已经造成,因为国际法庭的判决对马国的国际边界造成严重的影响--马国领土缩小了一丁点。实际上,损失无关领土的大小,而是尊严的轻重问题。若从马国的教育体系和课程编排来衡量,马国毕竟是相当重视历史的,原因是:1。历史是中学中三初级评估考试和中五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的必考科;2。从小学到中学,历史课本都大篇幅地记载马来亚和马来西亚的实录,详细地讲解各时代各阶段各事件的始末和影响及教训,马国以外的文明都只简略地介绍,简单地分析。因此,我很愚昧,想不通为何马国在保护领土上会大意失荆州没有利用歷史的论据没有参照正確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呢?

上述事件也应该对马国华人社会有所启发。华社应该知道歷史文件的重要性要提高意识,确认歷史价值对一个民族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华人在马国的文化遗产,物质的或精神的,都要妥当地保留、保存和保护。文件尤其重要,而文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更加重要。目前科技发达,要完整地保存文件相信不难,所以华社千万不可重蹈覆辙,以免往后无法证明华人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的贡献、拥有权和合法的公民地位。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社、南方学院和一些宗教组织、华人血缘性和地缘性组织(工会、宗祠等)都应该联合起来完成和保存完整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遗产。也特此记录以警惕自己。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