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华与華

大部分学子都知道华文是中文,许多学子也知道中文的中应该跟中国有关系,可是从来没有人想追根究底到底华文的华指的是什么。由于马来西亚课程发展司、马来西亚考试局、马来西亚考试理事会,各大专大学里的中文系给中文这个科目采用了华语、华文、中文等不同的名称,有学生做了出个结论:因为小学的中文科称为华语,中学时摇身一变成了华文,中六(大学先修班)的中文科就干脆叫做中文,所以由“华”到“中”是紧贴着从“小”到“大”的演进的,也等于是“中文”比“华文”高一等。哈哈,我说一言难尽,不过倒是可以谈谈“华”字的意思。

根据杨洪清和朱新兰编著《现代说文解字》(1999年),华字的第一个解释(念第二声)时,意思有1。繁盛、2。精华、3。我国〖按:我国指中国〗古称华夏,简称华,和4。铺张;华字的第二个意思(念第四声)指的是姓。此外也提供说明:金文从艹,下象花形。“花”的本字。隶变作華。今从十(完美),化hua(标第四声)声。字(念第二声时)和声旁异调。有图为证: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字典》(2004年)记载:华有两个读音,即hua第二声和第四声。念第二声时,有两组意义,第一组包括1。古文同“花”、2。繁荣、3。虚华、4。光彩、5。太阳或月亮周围由于光线在云雾中衍射而形成的彩色光环、6。(美好的)时光、7。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8。(头发(黑白的混杂,以及9。事物最美好的部分; 第二组1。指中国(古称华夏,后称中华,简称华),和2。指汉(语)。当念成第四声时,有两个意思1。山名,如华山,和2。姓。(见160-161页)

此外,左民安的《细说汉字》(2005年,474-475页)如此解释“华”字:






这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花”字。金文(第一个字)的上部就像花的形状,下部是花蒂。第二个字是小篆的形体,其上仍有花形,其下为花蒂。第三个字是楷书的形体,变得很复杂。第四个字是楷书简化字。“华”字的本义就是“花”,如……又因花儿是美丽的,“华”字又可引申为“华丽”,如……。“花”字是后起字,到了后世凡开花之“华”均写为“花”,而不写“华”了。

我觉得我的解释十分透彻,学生应该了解华与華跟中都拥有平等地位,俗语说的平起平坐。没想到,马上就有学生指出缺点,“老师,你引用左民安的说法根本是“OUT”,他没说明华和中的关系啊!”顾不得是OUT还是IN, 我一秒也不迟疑地回答:“这不是OUT的问题,而是学术的问题。左民安的解释是要确定华字的历史演变,证明从金到楷,其字形是对的,符合杨洪清、李行健等的说法。”

话一说完,有几个学生趋前张大眼对着荧幕睛瞧上瞧下,要证实没有看少了什么。多少对眼睛相看后,有个学生信心十足地抛出一句:“老师,我们肯定这些人的说法还有不足的地方。”哇塞!难道马来西亚出版了新新说文解字?“没错,老师!华字的另一个意思的确含有华巫一家亲的意义。”此话一出,其他学生都一个劲儿地点头。此时,两位女学生起立,鞠躬,比了个请求出去的手势并看到我点点头后就从旁门走出去了。

看出我满脸错愕,一头雾水,这位学生“领袖”徐徐道来:“老师,中国知名书法家黄庭坚,在900年前书写的'华'字,是由'巫'所组成的。巫是马来同胞,而传自900多年前的'华'挥毫字体,也是由'巫'组成的,所以华巫原本是一家,融合在一起。“就在此时,刚才走出去的两位女学生回来了,其中一位手中似 乎拿着一幅中国画。

再看到我满脸迷惑,这位学生领袖又以最简单的文字对我说:“繁体的'华'字内坎着'巫'字,证明早在约900年前,古人就明白华巫必须合作的道理。”也就在此时,只见一位女学生拿出一幅字画,由另一位女学生协助慢慢地打开……进入全班的眼帘的是一幅临摹北宋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的墨宝的字画。这幅字画是一个大大的“華”字。特此扫描以飨大家:














当时有的学生认为華里没有巫,有的认为只要在中间的部分把两旁好像丝的“尾巴”去掉,就会出现一个巫,也有的认为有两个巫,如果把三横当作四横看待

可我一看,却笑弯了腰,嘶叫连连,连学生都给那万马奔腾的狮子吼吓得慌张失措。我猜当下一定有人以为我'笑'了。我不以为然地在白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巫”,搬出陈政著作《字源谈趣》(2006年),打开第181页,不惜花费时间和力气把这一页扫描,然后投射在荧幕上大声地念:“看! 右面的大白文图是由四个象形独体所构成的一个图形文字,就像一个人在驾御着几头马猪等畜兽作舞蹈之状。这是什么人?是上古时代管马医马的'巫马'官。这就 是最原始的'巫'字。'巫'在奴隶社会里是位高权大、声势显赫的人物,传说能以舞降神,故凡是对天地山林川泽神祖举行大祭时,必由'巫'大显身手,大跳其 舞,以请神灵降福。除此之外,'巫'还掌管记史、司礼、教育等文权。因此,这个图形文字该是'巫'的初文。”我越说越兴奋,不过学生误以为我越说越激动, 趁我停顿的时候,抓紧机会一边递水,一边安抚我说:“老师,你休息休息。第182页我们自己看就OK了。”真是一群善解人意的后生啊!我就不多费口舌了,总而言之,明白了字源,学生们应该了解华字或者華字就算里边有'巫',怎么可能跟马来同胞联系起来呢?

没想到那位学生“领袖”举手发言了,竟然就是:“老师,'巫'字'怎么可以'没有'马来人'的意思?”
“料想你的灵感大概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被称为巫裔,马来文曾经被称为巫文……”
“还有巫统。”话没说完,立刻有人插嘴。
“没错,是有这样的称呼。不过,……”
“哗,岂非把马来人当作上古时代管马医马的'巫马'官?”话没说完,立即有人插话。
我提高了声量,连忙澄清:“我不是说'不过'吗?话还没说完呢!'巫'跟马来同胞扯上关系是音译的结果。Melayu在古时曾经翻译成'巫来由'之类的 词,是音译词的其中一个音节,就好像Malaysia是马来西亚一样,跟'马'没有关系。明白吗?”

学生领袖还是不甘心,他竟然提议联络东汉的许慎,听听他的说法。我形容他胡闹,同学说他走火入魔。而他冒出了一句:“SMS给他!”有人问:“几号?”“先按xs,空一格再按swjz,然后传送到44444。”现场突然犹如山洪爆发,天崩地裂……。

我脑海一片空白。耳际传来:“柔佛水灾……开始好转;吉打恶化……”。原来是隆坡一梦。就在我回神之际,看到手机有未接短信,随手一按,显现在荧幕上的是:

“马国新新说文解字日后必然自成一家。许某甘拜下风。”




(按:本文部分文字或图片直接引述/引用自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7-12-2007的新闻稿)

4 条评论:

匿名 说...

一直以来,都不知道“华”的意义,只是把它和华人联想在一起。中文对我而言,顾名思义,就是来自中国的语言。无知了那么多年,现在才搞清楚,原来“华”是指中国。

有同学想要将“华”与“巫”混为一谈,可见促进国家团结心切。但是,指鹿为马未免太牵强。引用新新人类爱用来打趣的说法:别以为有胡须的就是你老爸。

笔者仿佛在文末留下伏笔,抑或是话有玄机,晚生知识浅薄,一时三刻还未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只能说,我期待我国(指马来西亚;新加坡称马国)明天会更好。否则嘛,就实践三十六计的上上计--溜之大吉也!

匿名 说...

p/s:抱歉,应该是促进全民团结才对。

匿名 说...

那天看到有人竟然可以這么解釋華字,我也驚訝了一下。原來我才疏學淺,不知道華巫早在900年前已經是一家了。當初隱約覺得不妥,但是,人家可是堂堂的校長領導,我想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就算懷疑,但是也因為迷信權威相信校長講的是對的,而沒深入追究。謝謝您提供了我們令一個思考的一面。

對于某些“大人”為了討好當官的而說的話,我只能說失望;但是,我們的學生領袖如果也受他人影響,沒有理智的思考人家說的話,而盲目堅信,這可是令人失望的。

唐威杰 说...

小马先生所说的“未免太牵强”正是我对这件事的据点。牵强附会往往让人信以为真,不察者必以讹传讹,最后落得像明代李贽《童心说》所提:满场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