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从部分非马来语电视节目配上国语措施想起

国营电视台不愧是搞气氛高手!趁2007年尚未溜走之际,部长怕非巫裔,尤其是华裔,太寂寞了,更担心这群人忘记了国营电视台,连忙设擂台让非巫裔亮声亮相。我真怀疑到底马来西亚人干吗花时间读历史,因为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的目的是借古鉴今,历史的作用是维持和平。新闻部长理应知道国营电台电视台经历过的风浪,也理应知道如何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的多元社会里营造优良的生活环境。虽然部长昨天澄清“一些误解”,但是如果他真的有心让马来语/马来西亚语能够广泛应用,首先要让人民觉得马来语除了是马来西亚的国语,马来西亚公民应该会国语之外,也是可爱的语言。可爱不是强制而能够形成的,它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马来语在近20年来大量采用外来语,而且大多数的词汇是直接从英语转换过来的,它甚至放弃了本身即有的词汇,譬如弃rumah sakit不用,而接受hospital;弃kakitangan不用而采用staf。我在教育学院念马来西亚语教学时,教授就曾经感叹penduduk变成populasi,倘若国家语文局不设定规范圭臬,相信一篇马来文章可能会让不知者以为是英文的变体。因此,让马来语文拥有它的个性就犹如为什么你要吃巴生的肉骨茶不吃吉隆坡的肉骨茶、吃槟城的炒果条不吃新加坡的炒果条一样,个性是卖点,卖的就是可爱。换言之,部长的第一步是与其他部长商量如何使马来语散发出她可爱的魅力,使人有自动自发学习的冲动。

第二步是提升国营电视台的技术设备,除了把电台电视台数码化,也推出多语选择的便利。一个节目可以提供多语的声道和字幕让观众自由选择,并且能够在一天或一周内重播(效法有线电视台),如:把《三国演义》配上马来语和/或英语,提供两三语(即华+马、英)选择,我相信要达至部长所希望的给各族群了解彼此风俗文化哲理思维会容易得多。此外,由于好奇心作祟,也许有人会想听曹操、刘畚、关羽等如何说马来语或英语呢。或者极有可能会让人争论翻译的功夫到不到家,进一步掀起研究马来语的热潮或提高学习马来语的兴趣。

对于把马来语当作第二语文学习对象的华裔(不过不是全部)来说,以上两个步骤符合了推动学习第二语文所重视的内诱因素--驱动心(或称兴趣)和外诱因素--环境。

岁末感怀,聊以此篇作为2007的谢幕。



特别推荐:
《电视节目配国语的得失》作者:刘飞

http://www.sinchew-i.com/commentary/index.phtml?sec=15&sdate=&artid=200712281293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