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星期四

从蓝海到红海,再从红海到蓝海

星巴克关闭600间店‧裁员12000人




(美国‧纽约)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店营运商星巴克(Starbucks)宣佈,將关闭美国分店600家,並裁员高达1万2000人,规模创下公司史上之最。该股股价盘后大涨7.2%。星巴克表示,这500家门店加上今年初已宣佈关闭的另外100家门店,將在本財年余下时间和下一財年上半年关闭。在即將结束营业的分店中,约有70%的开店时间不到3年。

星巴克首席財务员波西安(Peter Bocian)表示,大规模关闭分店虽將伤害长期营收目標,但可协助公司达成获利目標。星巴克表示,裁员规模相当於公司全球总人力的7%,裁员动作將在未来9个月间展开,全职与兼职员工均包含在內

星巴克分店数量4年来增加一倍,回锅担任首席执行员的创办人舒兹(Howard Schultz)转而放慢扩张速度,企图提振逐渐下滑的获利。Oppenheimer分析员迪费斯科对《彭博社》表示:“这显示舒兹愿意干一些必要的苦差事。”市场將星巴克宣佈关闭600家美国分店並裁员7%为其美国扩张计划一次最严重的倒退,此举也为星巴克飞速增长的时代划上句號。

自80年代末以来,星巴克在美国各地铺天盖地进行扩张,共开设约1万1000家分店。这同时也是咖啡专营店出现不利转折的信號,麦当劳等主流餐饮企业已开始大量投资这一业务。在过去10年中,星巴克在全美各地增开数百家分店,目的是在推动销售的同时,为那些顾客过多的店铺分担客流。星巴克分店在纽约等都市的密度,更使其成为美国的一个標誌,大量有关星巴克无处不在的笑话也应运而生。然而到了去年,星巴克销售开始走软,显然该公司如此的扩张对其成功的业务產生威胁,也导致现有分店的质量出现下滑。分析员曾指出,星巴克近年来在选址方面的標准有所降低。该公司关闭分店的决定可能会令华尔街感到高兴,因为市场人士一直在敦促公司关闭更多的店面、同时迅速削减支出。

下財政年,星巴克计划在美国增开的自有门店数量不超过200家。公司表示將把部份店面扩张计划转移到更具潜力的海外市场

(消息来自星洲日报《財经》2008年7月2日)

上学期上商业与文化课时,我曾经解释蓝海的开创或可从“西方体验”下手来探索。我也引述
2007年初,星巴克美国总裁Jim Alling的话:“领导的成功并非考魔术,而是靠 着对产品、人、经验和社会强大的热情驱动。”换言之,丰富的消费和生活体验是星巴克投向蓝海的浮标。星巴克是相当老练的做生意高手,翻开它的创业、立业、扩业历程,不难发现它奉行的是最基本的企业管理原则:

1。视为己有:
如与顾客建立关系:例如记下顾客的名字、记下他喜欢的饮品。

2。注重每个细节:
如发觉某位常客一段日子没来,当遇到他时,了解情况并邀请他到店里聊。

3。惊喜与欢乐:
如体谅顾客,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4。拥抱阻力:
如要讨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口味的顾客。

5。留下轨迹:
多鼓励员工投入回馈社会的工作以便驱使员工的工作斗志。例如:圣诞节时实现一些小朋友的圣诞愿望。

从股东的角度来看,今天我们看到星巴克如何下决心收缩营业范围, 而明天我们将看到星巴克如何继续风靡发展中国家,因为星巴克自个儿说:公司表示將把部份店面扩张计划转移到更具潜力的海外市场。这是蓝海策略,而生存是他们的目标。

从职员的角度来看,星巴克依然只是普通的、典型的老板而已。他们没有视员工为己有,他们不再了解员工的状况,他们不能和员工一起拥抱阻力,而最大的讽刺是他们无法激起员工的斗志。唯一他们还保留的是给员工很大的惊喜和深刻的印象--永远记得老板还是相信顾客永远是对的,而员工永远是错的,错在相信老板会与你共患难。

所以,黑海到红海到蓝海,都是老板的海。消费人是老板的玩具,员工是老板的工具。

吊诡的是谁放得下星巴克?(下回还想谈星巴克,因为经济重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