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由于近年来马来西亚华社渐渐习惯了“书香” ,所以阅读日也被称为“书香日”。“日”的成立,作用在于“提醒”那个日的前面的项目。假如昨天忘记了读,没关系,今天就拿书出来闻闻它的香味,而如果心里还是过意不去,今天不妨双倍读一读,但千万别为了阅读而阅读,因为那将是恶梦的开始,是悲伤的渊源……且慢!“别为了阅读而阅读”?岂非让不爱阅读的人多了一个不阅读的藉口?问题就在于人人(多数是老师、家长、社会领袖)都说阅读是良好的习惯,然而阅读为何会有好处?当我们的脑在想的时候,我们在接收信息,然后把信息解码,把“码”分解为我们能够理解的意思,再进一步启动我们的思想,以便思考、分析,最后把处理清楚后的材料输送给我们的身体各器官以便采取或不采取行动如回答、脸上出现表情、比手划脚等等。这些信息在记号、文字、录音和录象的出现后,我们很方便地重看、重听,进而重温自己和别人的说话或意见,启发我们即将的行动。由此可见,从古中至今没有国家不重视“士”,其原因“昭然若揭”。也因为这个关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有哪国的教育机构、教育家不推动“人民要阅读”的呢?
偏偏人不是单纯的,人是多样性的,而入脑更是复杂的,根源在于脑是“会想”的。有人(应该是比较多人?)看出阅读的重要,但是有人也看出阅读并不重要,只要“会想”就得了。理由很简单:记号、文字、录音、录象都是“想后的产物”,是已经被修饰了的,而思想的宝贵在于“纯”,因此会想之后,充其量只要说出来就行了,何必重听、重看、重温呢?对于这类人,你要如何说服他们接受“阅读重要”的堂皇道理?所以,我们就造了“文盲”这个词来驳倒他们,再搬出个理论:因为世界越来越复杂,人心越来越险恶,不会文字的人就是文盲,而“盲了文”就会吃大亏,所以你不想吃大亏,就不可以变成文盲,不想做文盲,就需要阅读了。
说到这儿,想到这儿,写到这儿,我自己也糊涂了--阅读难道就只是怕变成文盲吗?阅读本来是自由的,是带来乐趣的,是一种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习惯;阅读的材料本来是无拘的,是自由的,是灵活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认真想一想,读学校里的课本,何尝不是阅读,读(看)报纸,何尝不是阅读,读(看)电影,何尝不是阅读〖题外话:有人看外文电影时,其实是在“读”电影,因为整套电影的了解是通过马来文或中文字幕的说明达到的〗,反过来“看”,看风景时,不可以是在“读”风景吗?中国人不是说过: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吗?行路不是也在看路吗?看路不就比读书强吗?天!我在误导阅读的你吗?罪过罪过。
曾经亲眼见识国学校为了鼓励学生阅读,举办了全年阅读比赛。比赛的方法是把阅读过的书按照一定的报告形式(如作者、内容大意、出版社、页数)列出来,由家长、级任……签名证实。最低的参加比赛条件是至少读了100本。哟……废!
422是地球日,423是阅读日,那么424是什么日?
1 条评论:
24/4......
是我最后第二张考卷,哈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