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我,也是马大中文系人,对何国忠的期望


同学问起何国忠参政一事,我说我与他不熟,因为我从马大中文系毕业出来,何国忠还没进马大。我只从目前在博特拉大学执教的郭莲花得知她和林春美、潘碧华、程慧婷、陈湘琳等是“三年上下”的同学,而且都喜欢写写东西,也都出版了多本文集。当年,这可是了不起的事。当然,我某个书架上收藏着这些当年还年轻的年轻人的心声。

很令我惊讶的事发生了,一位槟岛的朋友竟然说他知道何国忠。惊讶因为他不是马大中文系人,怎么可能认识何国忠,何况何国忠参政并没有值得他注意的地方。原来他追看大选情报,追到刊登在光华日报一篇有关评论何国忠参政的事。这倒新鲜,北马人也注意南马的发展。我接到他寄来的言论,阅读后,心里想不如把全文录下,也好让中马的朋友、同学思考一番:

作者:谢伟伦(2008年2月27日 )《
党师和他的轿夫们》刊登于光华日报:

“事情荒谬到一定程度后,世人将不再相信,但不代表它不存在。”──电影《出埃及记》(2007)

几 乎所有思想家都曾给“知识分子”下过定义。因为“定义”汗牛充栋,法国档案狂干脆说他“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知识分子”,但丢石头的姿势像掷标枪的巴勒斯坦 人却无半点轻浮,不仅把知识分子划为流亡者、边缘人、业余者,而且下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定义──“知识分子就是对权势说真话的人”。即在各种压力中寻求独立 并对权势提出质疑和批判的人,而批判必须把自己设想成为提升生命、在本质上反对一切形式的暴政、宰割和虐待。

以林水檺为首的马大中文系系 友,日前成立“博士军团”,远赴居銮为出征国会选区的马华候选人何国忠站台。参与筹组助选团的学者们,其在学术领域的专业表现,并非本文重点。若基于知识 分子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而成立监督组织,我们乐观其成,惟若言论仅只是锁定“挺何”,恐怕有违知识分子之宏旨。

知识菁英和政治权力靠得太 近,难免影响看待问题的方式。事实上,2000年以降,华社折损的社会菁英,又何止何氏和那些摇旗呐喊的啦啦队。528报变已过六载,黄丝带飘扬如昔,举 重若“卿”的学者、评论人、艺文工作者总是前仆后继、络绎不绝,民间社会的生态及样貌,或喧嚣、或沉寂、或讨巧,已有相当大的变化。

更严重 的是,许多原具有独立批判能力的知识份子,当年因同情而倾向当家不当权的马华公会;但在马华内部改朝换代后,或得以分享了资源大饼,或因为“革命情感”的 难以割舍,竟被迫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权力的批判。抬轿的就是抬轿的,抬轿的想成为坐轿的,高估了自己,搞错了位置,以致近年来社会上每每出现两极对立之论 辩,知识界的菁英非仅无法提出超越立场、化解分歧之见,有时更化身为代理人参与混战。

知识分子的“庸俗化”及“入世化”,也许不是我国独有 的现象。但在这样一个国族认同和价值体系同时处于变迁的社会,知识菁英的暧昧和游移,便更增添了社会大众的困惑。没有人会质疑一位读书人的品格、动机,以 及他对国家社会的真爱,而且他自己亦必然确信,他是基于这样的资格,始有参与重大政治事务的机缘。

但权势者向知识份子招手,与其说是倚重能 力,不如说只是运用其道德光晕。从华团选举诉求、白小事件、华小增建问题、拨款骑劫……,所谓“选民不能忘记的执政当局作为与国家现状事件簿”更新不辍, 至此,成员党四处搜罗知识份子与辩才,更已经完全不是考酌能力取向,而是将他们视为治疗政绩伤口的政治膏药了。

还有,在言论与学术均无自由 的情况下,如果以为只要提倡所谓“学术价值中立”,建构学术规范,似乎在中立的基础上遵守学术规范,就可以与官方相安无事,根本是自欺欺人。试问,在当道 的价值基础、学术指导思想不能偏离、不能动摇的情况下,真的会有什么不触怒官方的中立的价值和客观的学术规范这么回事?真的会存在那种没有自由的学术上的 “帕累托境界”(Pareto Optimality)?

当然,像何国忠的〈历届马华公会总会长与华人文化〉、《黄语录》,或郑赤琰《林良 实的政治智慧》、甚至邱家金,那样以“中立”立场公然为政客涂脂抹粉的毕竟是少数。但许多学者在价值“中立”了以后,其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结论,却越来越与 官方意识形态说教相近时,就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了。

藉此,我们也可以说,什么“学术规范”、“价值中立”,无非是为自己对身边的罪恶视 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同流合污的行为寻找借口罢了;更曲解了韦伯(Max Weber)的初衷──所谓“价值中立”,并非要求学者放弃自己的社会理想,以超然物外的绝对客观性进入研究领域,而只是要求暂时停止价值判断,以严谨的 科学态度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本届大选提名日前夕,曾有某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包括报章社论)鼓吹非政府组 织必须保持政治中立,否则无从建立公信力,这种看法其实是值得怀疑的。对于NGOs而言,政治立场的表达未必就会削弱社会支持基础,反倒是选择性的批判势 必导致公信力的丧失,这种自我矮化甚至将扼杀NGOs的自主空间。

然而,社会影响力不可能藉由回避重大争议而取得,NGOs的社会影响力是 来自于追求特定价值的专业热诚,而非忽左忽右的政治平衡。无论是槟州中华总商会与华堂挺谁当首席部长,或更早的,包括林玉静与吴德芳任内,解除华社民权运 动的各种手术,腰斩《华团宣言》,铸成15华团精神决裂;——用白话来说,对错绝无灰色地带,无论知识分子或民间社团都没有袖手旁观的权利,更不能用“去 政治化”的歪论来混淆大众。政治“不中立”并非关键问题,伪装“政治中立”才是致命的毒瘤!所有华团组织更要避免这道观念误区。

从党师变成中途参选的天兵,何国忠用一纸表格证明自己的决心,却未必能赎回马华政治蹉跎的光阴;而“博士军团”阵容引来媒体关注的反差,更让人觉得讽刺:这么一种嘉年华式的菁英“姿势”(而非知识本身),难道拥有更多力量?他们的知识和姿势都摆错位置了么?

“没有什么比不幸更有趣了,它是世界上最好笑的。”或许,《等待果陀》剧作家贝克特(S.B.Beckett)的名言可以作为这场演出的总结,在这逐渐剥落的年代。
〖全文完〗

我的期望是:
听说(据记者情报),何国忠肯定中选,而且肯定被委为副部长。甚至连哪个部门都定下来了,即翁诗杰升正部长后,留下来的高教部,那么何国忠将担任高教部副部长一职。何国忠是马大中文系毕业生,是过来人,因此我期望:
1。何国忠会替马大中文系解除“可以用中文书写硕士博士论文”的模糊魔咒--翁诗杰虽然也是马大毕业的,但是他是工程学院的学生,所以在处理写论文用语一事就可能没那么积极了;
2。他可以运用一点影响力,要求马大当局出钱聘请客座教授到中文系授课、开讲座等--到目前为止,我听说马大中文系的客座教授的“薪水”是由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出钱请来的,马大当局只是出力。不知道住宿的费用是由哪一方负责?
3。他可以出任马大毕业生协会顾问一职,理由一不讲,理由二是让陈广才可以轻松地含饴弄孙,除了看一看《识得几个字》,也读一读《南柯太守传》。

加油,加油!

1 条评论:

Unknown 说...

弃学从政需要的是一份勇气和深思。弃污从廉需要的是一颗良心和智慧。盼何国忠老师能忠于国、社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