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逆光

( bèi)形声字,从肉北声。意思有:
1。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
2。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
3。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
4。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
5。避开,离开:~地。~井离乡。
6。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
7。违反:违~。~离。~信弃义。
8。不顺:~运。~兴(xìng )。
9。偏僻:~静。
10。听觉不灵:耳~。
引申义:
11。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负。~包。~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8964.htm)
背的本义有八成的意思是负面的、反面的。

根据百度,背的常用词组、短语有:
1。背包 bèibāo 用以携带个人财物的包或军毯包
2。背本就末 bèiběn-jiùmò 背离根本,追求末节(次要的)。又可写成“背本趋末”、“背本逐末”
3。背不住bèibuzhù 说不定,未表明的或非显然无疑的,也作备不住
4。背部 bèibù 由两肩和背上部共同形成的人的骨架的部分,这个部位最宜负重,如:随着年龄增长,他的上背部弯屈了
5。背场儿 bèichǎngr 背静的场所,如:他俩找个背场儿喝酒去了
6。背城借一,背城一战 bèichéng-jièyī,bèichéng-yīzhàn 在自己城下与敌人决一死战;也泛指最后拼死一搏,如:他主张背城一战;也作“背城”
7。背驰 bèichí 背道而驰, 如:这两个人的主张正相背驰
8。背搭子 bèidāzi 出门时装被褥、衣物等
9。背褡 bèida 背心
10。背道儿 bèidàor 不常走人的小道,如:注意别走背道儿
11。背道而驰 bèidào’érchí 朝着相反方向的道路奔跑。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如:像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摘自鲁迅《坟》〗
12。背地里 bèidìli 私下地,不当别人面,如: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摘自鲁迅《孔乙己》〗
13。背篼 bèidōu 竹、藤、柳条等做成的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器具
14。背恩忘义 bèi'ēn-wàngyì 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如:背恩忘义,伤化薄俗。——《汉书·张敞传》
15。背风 bèifēng 风不能直接吹到
16。背风港 bèifēnggǎng 即“避风港”
17。背风面 bèifēngmiàn 远离来风方向的一面(如船、山或岛的),可以避风或浪,如:较小的船只紧靠在高高的红树岛的背风面;或指背风的一边
18。背旮旯儿 bèigālár 僻静的角落
19。背光 bèiguāng 指光直接照射不到,或躲避光线的直接照射
20。背后 bèihòu 在…后面,如:书架背后;私下,如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种作风要不得
21。背脊 bèijǐ人的背部
22。背井离乡 bèijǐng-líxiāng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家宅;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如:背井离乡,卧雪眠霜。——元代马致远《汉宫秋》。也说“离乡背井”“背乡离井”
23。背景 bèijǐng 指(1)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2)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如:时代背景、政治背景;(3)后台,如:这个人有背景;(4)舞台背面的布景
24。背静 bèijìng 偏僻安静
25。背靠 bèikào 为使身体直而在后背披戴或绑紧的硬板。亦称“背甲”
26。背靠背 bèi kào bèi 指(1)部靠着背部,如:他俩背靠背地坐着;(2)不当面,如:先背靠背给他提些意见
27。背离 bèili 指(1)脱离原来的、通常的、正常的或公认的轨道,如:明显地背离了传统道路;(2) 偏离常规、常轨、习惯等,如:由于形势所迫,不得不背离自己的逻辑原则
28。背理 bèilǐ 与常理背道而驰,如:背理寸步难行
29。背篓 bèilǒu 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篓子
30。背面 bèimiàn 与正面相反的一面,如:山的背面
31。背谬 bèimiù 同“悖谬”
32。背叛 bèipàn 背离叛变,如:他背叛了原来的阶级
33。背气 bèiqì 呼吸因受到刺激而暂时停止。比喻极为生气,如:听了这话,我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34。背弃 bèiqi 违背并毁弃,如:背弃前言
35。背人 bèirén 指(1)隐讳不愿使人知道,如:他得过背人的病;(2) 没有人或人看不到,如:背人的地方
36。背山起楼 bèishān-qǐlóu 背着山建造楼房。比喻有损景物,使人扫兴
37。背生芒刺 bèishēng-mángcì 芒刺,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背上扎了芒刺,比喻极度不安。也说“背若芒刺”“芒刺在背”
38。背时 bèishí 指(1) 不合时宜;(2) 倒霉;运气不佳
39。背书 bèishū 指 (1) 背诵读过的书; (2) 在票据背面签名或盖章
40。背熟 bèishú 由于专心致志地背诵而熟知,如:被告知要背熟这首诗
41。背水一战 bèishuǐ-yīzhàn 背水:背靠江河,表示没有退路。比喻决一死战,死里求生
42。背水阵 bèishuǐzhèn 背水摆的阵,比喻处于死里求生的境地
43。背诵 bèisòng 不看原文而念出读过的文字,如:背诵课文
44。背向 bèixiàng 以回避或后退为特征,如:背向反应
45。背心 bèixīn 没有领子和袖的上衣
46。背信 bèixìn,如:背弃信用
47。背信弃义 bèixìn-qìyì 背:违背;弃:丢弃。指不守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如:背惠怒邻,弃信忘义。——《北史·周本纪》
48。背兴 bèixìng 交厄运或遇事不吉利——亦称“背时”
49。背眼 bèiyǎn 地方不易看见或不易发现
50。背阴儿 bèiyīnr 阳光照不到
51。背影儿 bèiyǐngr 人的背后影像
52。背约 bèiyuē违背原来的约定
53。背约毁誓
54。背运 bèiyùn 指 (1) 时运不好,如:他有一种预感,他又一次背运了。——《警察和赞美诗》;(2) 不好的运气
55。背着手 bèizheshǒu双手放在背后交叉握着
(以上词条皆录自百度百科)
大概四成的词条是属于较负面的。

一口气把所有有关“背”(第四声)的意思录下来因为一来可以学一学语文,二来最近看到太多心口不一、事与愿违的事件不断涌现。
(一)心口不一的事件:
1。大批大量的拨款:国阵政府一再潇洒地撒钱,不肯堂堂煌煌地说是大选的策略。
2。爽快地分发文件如地契之类:国阵强调是首相重视农耕的成果,一再要求不要把政府好意当作收买民心看待。
3。史无前例地增建华小:教育部部长往自己脸上贴金,打出成绩单:没有一位教育部部长曾经在任时增建那么多华小、没有任何教育部部长一次性地批准建立6所、搬迁13所华小,但是没有表明如果要这6·13落实,华人必须确保国阵在大选胜利,而且最重要的是华社必须向首相反映,大选过后,他非再担任教育部部长不可,因为:
3。1他和华社有密切关系--他的父亲和糖王是世交,他和糖王是忘年之交,只有他才有资格和华人华文教育拉上关系。换了另一个上任,6·13或许只是纸上谈兵,很难保证6·13会开花结果。
3。2按照马来西亚的政治历史发展来看
教育部部长这位子是平步青云地坐上首相宝座的关键踏板,若保住这“旺”位,华社就有福了,也许年年都6·13。
4。默默耕耘的成果、潜移默化的感化力量:马华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道理,干脆把这闷葫芦打破,采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心理战术,一天到一个地方公布好消息,将人人认为的糖果包装成三四年以来默默耕耘才有收获的榴莲,只是没有指明糖果小,比不上榴莲大,华人到底要糖果还是要榴莲,要榴莲就不要埋怨这三四年来看不到榴莲,因为先要有榴莲树(榴莲树可能要五六年才会茁壮成长吧?)才会有榴莲,而且榴莲不需要摘,熟了自己自然掉,自投罗网不是更好吗?换言之,马华实际上是要求华社必须相信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比用声音喊、用文字批的斗争强多了。

(二)事与愿违的事件
只是这一件就叫我痛心疾首不已。华总会长林玉唐先生在2月5日率领18名华总代表前往首相署会见首相,讨论华社的政经文教和治安的课题。据闻,会谈历时约1小时半,气氛良好融洽。七大课题当中引我注意的是:争取批准南方学院和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关于这个课题,据说首相已经要求提供更详细的资料。没料到2月7日观看寰宇亚洲娱乐台的晚间新闻时,却惊闻报道首相在出席民政党新春团拜活动后接受访问时表示:“目前南方学院及新纪元学院不升格为大学,不过可以与其他教育机构联办一些课程。至于任何联办,就让有关方面与高教部洽谈。”
这消息不只是晴天霹雳,对我而言,简直是儿戏因为:
1。
林玉唐先生在受询问时认为他不清楚首相(在民政党团拜活动)的谈话内容,却说了个中肯的话:“中文已获得世界重视,若我国能有更多大学,对吸引外国学生也是有好处的,希望首相会考虑华社的要求。”但是仅仅两天,是的,两天,马来西亚的首相就可以做出决定了吗?
2。详细的资料能够在公共假期中呈上去吗?
3。新纪元学院已经多年跟其他教育机构,尤其是海外的大学,联办课程如文凭、硕士学位课程,而马来西亚首相一直表明他要 马来西亚人民说真话、他要听真话,但是种种迹象看来首相并不了解实况。
4。
2月5日会面所谈论的课题岂非很有可能都一一白费功夫了吗?

星洲日报作为马来西亚的华文报章大哥大,在报道这件事时却采用较低调的呈献方式,甚至标题只用了“首相:南院新纪元申请 升格大学交高教部处理”,刊登在国内新闻第3版。反观寰宇电视的马新社把这消息当作头条,直接了当地说:“新春伊始,首相带给华社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很想听听星洲日报编辑对处理这则新闻的看法。

没有评论: